衛教資訊

戶外4個NG 讓蚊子更愛你

文/家醫科葉睿儒醫師

新北市一名二十五歲陳姓女子到山上遊玩,原本以為穿著深色長褲、長袖上衣,已做足防蚊準備,沒想到露出來的雙手、脖子卻成為小黑蚊的目標,才短短幾小時,就被咬了十幾個,成了「人體捕蚊燈」,同行友人卻「毫髮無傷」。以下是衛福部雙和醫院家醫科醫師葉睿儒提供四個易被叮咬的NG行為:

一、穿深色衣物

葉睿儒醫師表示,蚊子喜歡從顏色、氣味、溫度找目標,喜歡躲在陰暗處,穿著深色也會比淺色衣服的人還容易被咬。

明明都在同一個空間,穿著深色服裝者容易變成「人體捕蚊燈」?葉睿儒表示,主要是蚊子的習性,蚊子喜歡從顏色、氣味、溫度尋找目標,穿著深色衣服的人會比淺色衣服的人還容易被咬,因為蚊子喜歡躲在陰暗處,若民眾在戶外身穿深色衣,較容易吸引蚊子前來。

二、流汗不擦

葉睿儒說,若民眾體質容易流汗,因為汗含有氨基酸、乳酸等物質,正因為是蚊子最愛的味道,會有較多機率吸引蚊子。

三、體溫較高

多數昆蟲屬於紅外線或熱感應,體溫高的人自然而然容易吸引蚊子。

四、吸菸喝酒

葉睿儒還說,吸菸喝酒者也容易吸引蚊子靠近,因為喝完酒在代謝酒精時,會加速血液循環,體溫會偏高;相對而言,吸菸也會加快血液循環,這些不良習慣就會增加被蚊蟲叮咬的機會。

抓破皮&嚴重者住院治療

被叮咬後紅腫、起水泡,葉睿儒表示,這都是正常反應,只是每個人狀況不同,就像吃藥,有些人藥效快、有些人則無效,蚊子叮咬時同時會注射分泌物到人體內,比較常見的是因手抓破皮,細菌跑進去,導致紅腫、發熱、疼痛且持續多日,導致蜂窩性組織炎,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發燒、畏寒等症狀,演變成菌血症,通常須住院治療。

市售防蚊商品百百種,該如何選擇?葉睿儒表示,最好選擇擁有衛福部認可證號,因為其他沒有證號的商品,不一定能有效防蚊,有部分商品可能使用精油,只能減少蚊子叮咬,無法防止登革熱。另外,購買商品前,先翻過來看成分說明是否可用在身體上,通常分為人用藥品跟環境藥品,環境藥品通常噴灑於紗窗等處,不可接觸皮膚,千萬不要拿自己皮膚試驗。

葉睿儒說,曾有民眾來門診詢問防蚊液該如何噴灑,以及防蚊液、防蚊貼片的差異,其實還是以個人方便為主,噴灑式的效果肯定會比貼片佳,貼片範圍有限,至於使用防蚊液盡量避免口鼻等黏膜處接觸到,若有傷口也盡量避免。
天然防蚊液-效果不持久
談到防蚊液的正確使用方法,葉睿儒表示,民眾購買前建議可先詳讀背面說明,噴灑時盡量距離十五公分以上,可以讓分布更均勻,噴灑時避開臉部等敏感部位,以手腳為主;至於含DEET及Picaridin的防蚊液,葉睿儒說,其實只要注意濃度與使用年齡,一般市售商品多為百分之十五至三十,並於四小時噴一次,濃度不僅是安全,又可以達到良好的防蚊效果。

標榜天然的防蚊液的香茅等,是否真的可以防蚊?葉睿儒則說,原理雖然跟人工合成的成分很類似,但人工還是相對有效,且時間持久、效果比較明顯,防蚊效果甚至可差到一半,香茅、艾草等植物雖然讓蚊子不喜歡,但並沒有明確的防蚊效用。

葉睿儒提醒,若要避免成為人體捕蚊燈,最簡單的就是避免穿深色衣物,注意清潔、減少汗味等味道附著;再來就是穿長袖、噴防蚊液,避免成為蚊蟲目標。

個人預約 團體預約 TOP